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
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质的胎型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就是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颇为复杂细致。
首先,先用紫铜制胎;接着,进行"掐丝",即用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将铜丝花纹牢牢地黏附、焊接在铜胎上;第三步是"点蓝",就是
用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然后是"烧蓝",——反复烧制,直至将纹样内的釉料填到与掐丝纹相平;最后是“磨光、镀金”,直至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脱颖而出。
景泰蓝将西方金属的掐丝技术和中国的青铜器以及中国的彩釉烧结技艺结合在一起,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诞生于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到明朝的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制作技艺比较成熟,景泰蓝极为盛行;加上使用的珐琅彩釉多以蓝色为主,非常美艳,故而得名。
景泰蓝造型典雅,纹样繁复,色彩清丽庄重,外表富丽堂皇,气质大气祥和、富贵典雅,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
明清时期,景泰蓝制品仅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景泰蓝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道光年间,景泰蓝开始出口。
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宝鼎炉"获得一等奖。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景泰蓝再获一等奖。
从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产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景泰蓝,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被称为国宝"京"粹。
2006年,景泰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